Thursday, June 27, 2013

中國帝王與佛教


吉藏與隋陽帝
楊廣延請三論宗的創始人吉藏(嘉祥大師)入楊州慧日道場,長安日嚴寺。

吉藏與唐高祖
唐高祖親自召見吉藏,選為管理佛教事務十大德之一。先住實際寺定永寺,後住延興寺。

智顗與隋陽帝
智顗,隋開黃皇十一年(公元五九一年)應邀前往楊州,為晉王楊廣授菩薩戒,並得賜「智者」之號。開皇拾七年(公元五九三年) 楊廣遣高孝信入天台山,促智顗急速赴金陵講經,實有監視羈之意。

武則天與佛教
武則天,受母親影響,信奉佛教。 唐 高宗繼位為給太宗追福,武則天隨眾妃到感業寺當比丘尼。她一反李唐皇帝道在佛先,明確規定先佛後道。
武則天於久視元年(700)遣使者迎當時神秀已90多歲至洛陽。用肩輿把神秀迎入太殿,親加跪禮,由朝廷供給神秀所在道場的一切需用。除常召神秀問道外,還於神秀主法的當陽山設度門寺,在汴州神秀的老家置報恩寺。神龍二年,神秀死,賜諡「大通禪師」。
惠能謝絕了召請,武則天仍以禮相待,送百衲袈裟及錢帛等供養。
武則天把自家的舊宅施作為太原寺。法藏28歲時只受了沙彌戒,武則天命他在太原寺 講《華嚴經》,令京城十大德為法藏授具足戒住持太原寺。 法藏所弘揚的華嚴宗,依武則天的支持,成為很有影響的宗派。
義淨遠赴印度於證聖元年(695)返回洛陽,帶回梵本經、 律、論近400部。武則天親自到洛陽城東門外迎接,垂問賞賜。在她的安排下,義淨一度參加大遍空寺「華嚴經譯場」,先後翻譯 佛教經、律、論61部、239卷。
武則天主持雕鑿的龍門奉先寺。奉先寺盧舍那大佛大像,是龍門石窟群中規模最大的 造像。
武則天派僧人薛懷義住持洛陽市郊白馬寺。唐高宗時,為保存從印度帶回的佛經,在長安慈恩寺建起5層高的大雁塔。武則天將大雁塔重建,增至10層。後經兵火僅剩下7層。唐高宗和武則天賞賜舍利和國寶給中國佛教淨土宗祖庭香積寺。武則天晚年建築興泰宮 等寺宇廟。
《華嚴經》在東晉時佛陀跋陀羅的60卷譯本,本子並不完整。
武則天派人去於闐取梵文全本,組織翻譯,由實叉難陀主持,從695年,至699年完成了《華嚴經》80卷譯本。武則天親自作序。
武則天延載元年(694),僧尼由鴻臚寺轉隸禮部祠部,設郎中、員外郎各一人,主事、令史、 書令史多人。寺有定數,每寺立有上座、寺主、維那各一人,以德行知識高者充任。凡考試佛經剃度僧尼,由祠部發給牒文。僧人設有專門薄籍,三年一造。這些措施,有利於 僧尼隊伍的管理和穩定。
開經偈 「無上甚深微妙法,百千萬劫難遭遇;我今見聞得受持,願解如來真實義。」是武則天所寫的。《大周聖教序》,是她為佛經譯文寫的序。
卍字:釋迦牟尼佛胸部所現的瑞相。意為「萬德吉祥」。唐代武則天制定此字讀作「萬」。

梁武帝與佛教
梁武帝亡國與佛教無關(輕納三叛的侯景,迷信夢諱疾忌醫等。)
梁皇懺為佛門經懺的開始,此不但無益於國計民生,且成為千百年來專門超超薦死亡的鬼或死人的經懺佛教的始俑者,遺毒佛教無窮。豈知梁帝之二夢,至今遺害佛教徒梁皇、水陸經之大夢猶未寤,良堪悲也。
在他登位第十六年(公元五一七年)敕廢天下道觀,道士皆返俗。…魏之滅佛教,全由道教徒得勢之故;此後三五一宗之法難,未始非植禍根於梁帝者。 道安法師著《空的哲理》

雍正與佛教
《卍續藏經》中有雍正的佛學作品,《御選語錄》和《揀魔辨異錄》。對佛教的涉入不同於一般信佛的皇帝,他是有實修經驗的君王。
雍正花下一年功夫,在章嘉二世的指點下,逐一突破「初關」、「重關」和「末關」三關,證得「三身四智合一之理,物我一如本空之道,得大自在」。被章嘉二世認證「開悟」。在圓明園(雍正法號「圓明居士」),開講法會。授法的弟子,包括寶親王弘曆(乾隆),內閣大學士鄂爾泰、張廷玉等當朝重要的皇親大臣。在他撥點下,有八人「洞明心性」,「開悟本來」。他擔任開悟見證者,為全國僧徒修行的認可人。他指導臣民努力去真修實悟。他佛學造詣的優越不輸於高僧大德。到了晚年,雍正確實竭盡帝王之力,為振興佛教而努力!雍正末年籌畫《龍藏》的校刻。雍正十二年四月初八日與十二月初八日寫了〈重刊宗鏡錄序〉、〈重刊宗鏡錄後序〉。
在雍正的政治干預和壓迫下,「看話禪」和遺民禪學一樣,遭受嚴重打擊。
部落格版主: 孫寶鋼 Ph.D.